穿越市场波动的财富密码(上):巴菲特如何定义风险与机会

2025-06-11 陆思岑

穿越市场波动的财富密码(上):巴菲特如何定义风险与机会

  请将本公众号设置“星标” 

将不会错过我们最新的推送


“1890年时,2000美元就能把可口可乐整家公司买下来,今天可口可乐的市值是500多亿美元。有人可能会对在1890年买可口可乐股票的人说:‘我们将会经历两场世界大战和1907年的大恐慌,是不是该等等再买可口可乐的股票呢?’”


——1994年巴菲特股东大会语录节选


现实是,如果你在1890年就买下可口可乐公司并持有至今,这将成为史上回报最丰厚的投资之一。

面对世界大战、金融危机等极端事件,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任何投资行为似乎都成了“疯狂之举”。股票的波动性一向被用作衡量风险的指标,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对风险的理解,是否过于片面?

可口可乐正是优秀公司的代表之一,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广泛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消费需求,穿越周期保持着持续增长,只有那些坚守价值的投资者才收获了分享企业长期复利增长的机会。

这个案例还揭示了价值投资的另一重要原则:区分“可知”与“不可知”。

预测宏观大势、揣测市场涨跌,犹如预测未来的天气,充满不确定性。与其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些“不可知”的领域,不如专注于研究企业基本面的“可知”因素,挖掘真正的价值,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

这篇文章,我们就先聊聊价值投资视角下的风险与机会。



一、重新认知市场波动:价值投资者的独特视角


01

传统认知误区:波动等同于风险 

在学术界和不少投资者的观念里,股票的波动性常常被直接等同于投资风险。按照这种逻辑,一只股价波动剧烈的股票,就被认定为风险极高;而价格走势平稳的股票,似乎就意味着安全。这种观点看似合理,却忽略了投资的核心本质。

巴菲特曾毫不留情地批判这种定义:“把风险等同于股票波动性,实在是有点离谱,甚至有点荒谬。”他在1993年致股东信中举例说,“根据β理论,若有一种股票的价格相对于大盘下跌的幅度更高,就像是我们在1973年买进华盛顿邮报股份时一样,那么其风险远比原来高股价时还要更高。但是,如果哪天有人愿意以极低的价格把整家公司卖给你时,你是否也会认为风险太高,而予以拒绝呢?”

如果仅仅因为股价波动就拒绝投资,无疑会错失良机。


02

价值投资的风险观:本金永久性损失才是真风险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真正的风险并非市场波动,而是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市场价格的起伏,就如同海面的波浪,有起有落是常态。但只要企业的基本面稳固,拥有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股价的短期波动不过是暂时的涟漪。

巴菲特在2001年股东大会上,用喜诗糖果的例子进一步阐释这一观点:“喜诗糖果的股票收益率波动剧烈,每年都有两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项优质投资,因为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始终存在。相反,有些看似“四平八稳”的生意,却可能因为行业趋势变化、经营不善等原因,最终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这说明,股票的波动性与投资的长期收益并无直接关联。



二、摒弃预测,聚焦个股价值


01

宏观预测:看似精准,实则虚幻

投资领域中,宏观经济预测与市场走势判断常常被视为“圣杯”,无数经济学家、分析师试图通过复杂的模型与数据,揭开未来的面纱。然而,现实却一次次证明,这些预测往往是“镜花水月”。

巴菲特在1984年致股东信中的言论,更是直击要害:“30年来,没有人能够正确预测到越战会持续扩大、两次石油危机、总统的下台以及前苏联的解体等巨幅波动。”这些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事件,在发生前几乎无人预见。可见,即便最顶尖的专家,也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持续精准预测。


02

A股三十年:市场波动下的价值之光

回望A股过去30多年的风云历程,指数整体表现一般,且时常伴随着市场巨幅波动。但就在这片跌宕起伏的浪潮中,茅台、格力、伊利等企业犹如定海神针,从市值几十亿的行业新秀,成长为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商业巨擘,走出了百倍涨幅的惊人曲线,打破了“大势决定投资收益”的固有认知。

这不禁让人深思:当市场指数在波动中徘徊不前时,为何这些企业能实现跨越式增长?答案在于,它们始终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产品创新、品牌塑造与市场开拓,持续创造价值。

这也印证了一个投资真理:长期来看,市场整体表现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挖掘个股价值才是制胜关键。


三、逆向投资:在市场波动中捕捉投资良机

投资世界里,市场常被比作一位情绪多变的“市场先生”。他时而乐观狂热,时而悲观沮丧,给出的报价也随之大幅波动。但聪明的投资者深知,这位“先生”并非总是理性——短期的价格波动往往偏离企业的真实价值。正是市场并非时刻有效,藏着获取超额收益的密钥。

正如格雷厄姆所言:“要学会利用市场的短期无效性,让市场服务你而不是指导你。”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仅不畏惧波动,反而将其视为机会。巴菲特更是直言:期待买股票的人,应该盼着股价下跌。

历史长河中,无数案例印证了逆向投资的魅力。1990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富国银行因大量房贷坏账陷入困境,股价暴跌。但巴菲特却逆势增持,他坚信银行稳健的基本面,最终收获丰厚回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伊利股份股价腰斩,企业声誉受损严重,而敢于在此时布局的投资者,随着企业走出阴霾,获得了数倍收益;2012年,茅台因塑化剂风波与反腐政策冲击,股价从高点近乎腰斩,随后却开启了十年十倍的逆袭之路。

这些“遇上麻烦的好公司”,在市场恐慌抛售时,反而显露出被低估的价值。市场的钟摆总会从极端位置回归,而那些在底部坚守的逆向投资者,最终成为了时间的赢家。





小结

市场波动与风险不能简单划等号。真正的风险是本金的永久性损失,而股价的短期涨跌,不过是市场情绪的外在表现。就像海面的涟漪无法撼动深海的平静,优质企业的内在价值也不会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改变。与其耗费精力预测潮汐的起伏,不如聚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选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个股。

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波动并非全然是坏事。当“市场先生”因情绪失控给出不合理的价格时,反而创造了难得的投资机会。那些在危机中被错杀的优质企业,就像蒙尘的珍珠,等待慧眼识珠的投资者发现。学会利用市场的短期无效性,在他人恐惧时逆向投资,往往能收获超额回报。

下一篇文章《穿越市场波动的财富密码:巴菲特如何定义风险与机会(下)》,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价值投资视角下的风险控制。


END

请扫码关注

广东睿璞投资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广东睿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