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璞投资2025年中期投资者交流会会议纪要(上)

2025-07-10 广东睿璞投资

睿璞投资2025年中期投资者交流会会议纪要(上)

  请将本公众号设置“星标” 

将不会错过我们最新的推送

本期交流会我们先聊两个近期的热门话题:“新消费”和小微盘股的牛市,应当结合历史来看这类问题,“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历史能让我们更加冷静和理性。


  一、新消费

过去一年,中国股市中“新消费”概念表现亮眼,如潮流玩具盲盒、古法黄金、宠物用品等,一些股票涨幅甚至超10倍,其收入和利润也表现出高增长。

和传统消费相比,当下的“新消费”从生理、安全等基础生活向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精神满足转变;从功能实用、性价比向体验创新、文化认同、情感共鸣转变。

这种“新消费”需求的增长由多个因素共同推动:居民收入提高导致人们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文化自信提升、自媒体加持。

在经济放缓、消费疲弱的当下,“新消费”产品的高溢价和业绩的高增长的确诱人,但是持续性是品牌价值和公司价值的核心,我们可以从LV公司前CEO的经典著作《奢侈品战略》中获悉关于打造一个品牌的核心要素:

1

强大的品牌故事:突出品牌的出身、历史、价值观和独特之处,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2

卓越的质量和工匠技艺:注重高质量、手工艺和制造过程,确保产品的耐久性和独特性;在设计上既与众不同,又保持品牌的经典元素和风格

3

对价值链的完全控制:严格限量生产,以保持产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控制销售渠道,确保产品在高端、专属(直营)的零售环境中出售

4

高水平的客户服务:在零售层面为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

这些要素中,最难以复制的就是独一无二、充满传奇色彩的品牌历史和时间跨度。

爱马仕从1837年开始为皇室生产马具并坚持手工打造的“一包一匠师”制度;LV创立于1854年,在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打捞出的LV硬箱内部滴水未进,验证了其极致工艺,成为传奇故事。

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品牌在取得初步成功后,经营者能抵御快速扩张的冲动,始终保持产品的稀缺性、独特性和高品质。

耐久性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必须采取长期战略,生产出的产品具有永恒且永不过时的价值,产品的美丽、功能以及与之相配的服务将永远流传下去。

奢侈品商业模式中平均价格总在上升,绝不允许为了获得增长而牺牲质量和品牌吸引力。

与之相对比的是时尚行业,其目标是快速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商业模型基于趁产品还没有过时赚尽可能多的钱,产品不追求永恒,不推崇质量;时尚产业重视原创和改变,而不是稀有和永恒。

比如时装品牌在全世界给予授权,一旦产品不再流行以后,只有通过电商网站或者工厂直销店疯狂降价。

回顾历史上市场热捧过的新消费,包括贴上国潮标签的运动服饰、需要排长队叫号的连锁餐饮、单店高回报以及可以快速复制的连锁卤制品店和连锁水果店、改变餐饮供应链的预制菜、以及众多互联网平台重金投入的社区团购业务等等。

这些公司都有共性之处:以创新者的身份冲击传统模式,在某个阶段呈现高增长模式,在高增长阶段股票估值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现实情况是,这些股票从高点到现在大多跌幅在50%~90%之间。

《思考,快与慢》书中提到一个投资的案例:当一名基金经理被问到为什么买入福特汽车,他的回答是因为参加福特的车展非常喜欢他们的新车。这就是典型的“快思考”。“快思考”在一些场合是有利的,比如避开森林大火或猛兽,但却是投资的大忌。

投资中应该更多运用“慢思考”,对于投资而言,唯一的理由是这家公司被低估了,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力、竞争力、公司治理、现金流以及定价等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分析这些“新消费”的产品是否能形成长久的品牌,这种品牌必须能够长期阻隔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够提价以战胜通胀、以及能够给股东带来真金白银的回报,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点,这家企业的定价被低估了。


二、小微盘股的牛市

2021年至今,代表不同市值规模的指数表现显著分化。代表大盘蓝筹股的沪深300和中证800指数从2021年至今下跌超过20%,而代表小微盘股的中证2000和万得微盘股指数则同期表现突出,后者累计收益率超过200%且每年取得正收益。

小微盘股往往有高弹性、“壳资源”、新质生产力等题材,主要参与者是散户,有部分量化中性策略采用“市值下沉”策略,大量配置小微盘股以获取超额收益,形成正反馈效应。

但是股价和基本面之间的背离显而易见:从2021年至2024年指数成分股的净利润总和变化来看,沪深300增长35.5%(不含金融股增长50.2%),中证800增长29.8%,而中证2000下降54.3%,万得微盘股更是大幅亏损。

除了万得微盘股,其他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总额都有所提高,沪深300(剔除金融股)分红更是提高超过一倍。

加权平均市盈率和分红收益率也出现明显分化:沪深300的市盈率和分红收益率分别为12.8倍和3.1%,中证2000分别为121倍和1.0%,万得微盘股分别为-42倍和0.6%。

我们再回顾历史上的背离情况:最近的一次是2019~2021年,可以简单理解为蓝筹股的泡沫,在一轮机构投资者规模快速膨胀的过程中,蓝筹股的估值快速提升。随后经济基本面发生逆转,包括疫情、俄乌战争、贸易战以及房地产去泡沫等等,造成估值和基本面的戴维斯双杀。

往前一次是2015年上半年,市场热衷于炒作各种小盘股,包括重组题材、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题材,不少投资者采用配资加杠杆的方式参与其中。

再往前推是2007年的股市,在经济过热的环境中,资源类周期行业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业绩快速增长,大量资金涌入周期性行业,市盈率抬升到30倍以上。


总结这几次泡沫的共性:

一是基本面短期的高增长最典型的是周期性行业处于景气周期当中,价格是业绩的主要推动力。但是万物皆有周期,哪怕是2019~2021年的消费股,同样有地产周期的影响。如果一个行业或公司短期高增长但并没有很高的进入壁垒,随后的周期回归会更猛烈。

二是估值与基本面的严重背离无论是2007年30倍市盈率以上的周期股或者2021年40、50倍的“茅指数”个股,都严重偏离这些公司的历史均值,更不用说安全边际。

三是过多的资金追逐过于集中的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最终的导火索。

当前这一轮对小市值股票的追逐非常类似2015年上半年的情景,一旦流动性出现问题,跌停板也很难卖出。

巴菲特在1969年对美股泡沫有个形象的比喻:“他们知道在舞会上逗留太久,马车会变回南瓜和老鼠,但谁也不愿意错过一分一秒的狂欢,认为自己能在午夜到来的前一秒成功离场,但问题是,舞池里没有时钟”。

硬币都有两面,当我们看到一个共识和泡沫在形成时,往往也有另外一种非共识在孕育着投资机会。

同样是以上同时期的案例:2007年市场共识在周期股的时候,医药股和消费股因为基本面变化小和股价涨幅慢被市场所忽视,很容易找到市盈率在15倍左右的好公司。

2015年市场共识在小股票和概念股的时候,消费、医药和互联网平台等绩优股被市场所忽视,这些公司随后在2016~2021年大幅上涨。

2021年以“茅指数”为代表的蓝筹股被规模迅速膨胀的机构所追捧,低估值、高分红的板块如资源品公司、通信类龙头以及金融行业等被市场所忽视。这也就是非共识、逆向投资的优势所在。

正如芒格的方法论:一辈子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可以很富有,一是发现什么是有效的,重复它;二是发现什么是无效的,避开它。

“常识”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当我们看到小微盘股在形成泡沫的时候,不管这种行情还能持续多久,我们应该回避它。

反过来,我们的研究和调研发现,在宏观经济面临经济转型、增速下移、贸易关税壁垒以及产业内卷等挑战时,大公司通常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甚至能通过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扩张更加谨慎,企业资本开支也会降低,优质公司得以提高分红,更好地回馈股东。由于市场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负面记忆和小盘股的结构化牛市,这些优质龙头公司当中有部分价格被系统性低估,这也就是我们投资的重点。

实际上,从低估值入手就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方法,我们要不断重复它。

END


请扫码关注

广东睿璞投资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广东睿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