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璞投资2025年中期投资者交流会会议纪要(下)

2025-07-12 广东睿璞投资

睿璞投资2025年中期投资者交流会会议纪要(下)

  请将本公众号设置“星标” 

将不会错过我们最新的推送



重要观点














01

 VIEWPOINTS

决定空调长期需求空间的是气温和收入水平,国内空调需求平稳、海外市场增长空间较大。家电龙头公司估值明显低于海外同行,资产负债表健康,账面现金储备充足,股息率还有进一步提升潜力。



02

 VIEWPOINTS

财产险的需求与社会财富的保有量及累积存量相关,其中汽车保有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财产险的需求将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从海外经验看,车险价格有抗通胀属性;经济下行的环境总体对企业财产险的支出影响不大,况且这部分亏损业务若收缩是好事;长期看,保费规模和投资规模都是稳定增长的趋势。



03

 VIEWPOINTS

互联网平台龙头公司发展主要基于两大核心逻辑:其一、原有核心业务保持稳定,降本增效提升盈利空间;其二、打造新的增长曲线,例如AI对于原有业务的赋能或者云业务的增长。AI 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我们将持续研究国内外科技平台在AI技术及应用商业模式上的进展,提升判断的前瞻性。



04

 VIEWPOINTS

化工行业本质上是同质化产品,需要判断供需周期的变化。部分细分领域在周期底部低迷已久,供需关系逐步显现改善迹象;白酒行业短期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和消费趋势转变等诸多挑战,龙头企业采取缩量保品牌的策略或许是维持长期发展的良策,如果定价充分反映悲观预期,仍将孕育良好的投资机会。



05

 VIEWPOINTS

投资决策我们主要是从长期视角,以及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投资方法上发现什么是有效的,重复它;发现什么是无效的,避开它;想在投资这场无限游戏中生存并持续发展,要警惕幸存者偏差的误导,建立一套科学的方法论。



问答环节

问题6:目前有部分地区已经停止了以旧换新的家电补贴政策,前期这些政策是否已经提前透支了家电行业的部分需求,睿璞对后续该行业需求端是否乐观,以及当下还依旧看好家电的理由?

补贴政策在短期(比如两三个季度之内)可能会影响需求节奏。比如在补贴结束前的1~2个季度可能出现部分需求提前释放,而补贴结束后的1~2个季度需求可能略显低迷,这都是可以预期的正常现象。

从中长期视角看,家电的国内需求以空调为例,目前内需是每年1亿台,按照长期稳定的更新中枢来看是合理的,不存在明显偏差。参考日本每年空调需求稳定在800~900万台,结合两个国家的人口或者家庭数量的对比,我国1亿台的内需规模也是合理的。

出口方面,年初我们在投资者交流会中也分享过,长期来看海外市场(尤其是亚非拉国家)的家电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未来家电龙头的海外市场拓展还大有可为。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亚非拉国家,即便是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目前空调渗透率也不足25%。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欧洲地区夏季最高气温也上升到40度左右,今年1~5月部分中国品牌的空调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30%左右。

空调也是一种具有“成瘾性”的东西,一旦习惯使用之后很难不用。空调价格不算贵,均价不到3000元,使用寿命在8年以上,相对贵的是使用成本,即电费。

决定空调普及率的是气温和收入水平。长期而言,这两个因素都呈向上趋势,因此空调的普及率以及每个家庭的平均保有量会不断提高。这是一个缓慢但持续的过程,适合长期投资。

综合来看,家电龙头的国内需求长期稳定、海外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且目前的估值明显低于海外同行,股息率已达5%甚至6%以上,同时资产负债表健康,账面现金储备充足,意味着未来股息率还有提升潜力,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家电龙头的投资吸引力是比较高的。

问题7: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很多企业削减了财产险的支出,财险公司能否抵御住需求端的这种压力?睿璞对公司的定价是基于现金流测算,但对于财险公司而言,每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那么财险公司的未来自由现金流测算如何做到尽量准确呢?

从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行业数据来看,今年1~5月国内财产险行业原保费收入7805亿,同比增长5.2%。其中车险保费3720亿,同比增长4.4%;非车险保费4085亿,同比增长6%。

2023年、2024年全年,国内财产险保费增速都在6%~7%之间,由此可见,财险需求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

之前我们也与投资者分享过,财产险的需求和社会财富的保有量以及累积存量相关。

以车险为例,虽然过去几年国内每年新车销量都是2000多万辆,并没有增长;但是中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2021年底3亿辆,2022年底3.19亿辆,2023年底3.36亿辆,2024年底3.53亿辆;过去3年国内汽车保有量累计增长约18%。

从增长空间来看,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00多辆,日本、韩国是500~600辆,美国是800多辆,对比来看,我国汽车保有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车险价格方面,2021年到2024年单车保费整体稳定,这主要源于2021年前后的商车费改,把车险的价格和费用同时压下去了。

但长期来看,车险价格的核心决定因素(如人伤赔付成本、维修工时费等)具有抗通胀属性。参考国外经验,例如美国最近两三年通胀率高企期间,车险价格都出现明显的上涨。

投资者关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很多企业削减了财产险的支出”。分险种看,车险、农险、意外健康险和企业支出关系并不大;车险、农险是比较刚需的,意外健康险在我国的渗透率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成长可期。

和企业支出直接相关的可能包括企财险和责任险,这两个险种合计占总保费的10%左右,占比相对有限。且有意思的是,这两个险种的承保利润表现是最差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因此,如果能有效管控企业客户中质量较差的保单、提升整体保单质量,反而有利于改善公司盈利。

关于财险公司自由现金流的测算,每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型中,保费规模、投资规模,每年增长的确定性比较高;但承保利润率、投资收益率的确存在不确定性。

比如2024年受几次大灾(包括年初的雨雪灾害、下半年的贝碧嘉、摩羯等台风)的影响,当年承保利润是低于预期的,但是2024年的投资收益率却是超预期的。所以如果单独看某一个年度,估算现金流和利润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从长期视角来看,保费规模与投资规模每年保持5%~10%的增长概率比较大。承保利润率有所波动,其中车险相对稳定,非车险的承保利润率有改善空间。投资收益率过去是5%以上,未来债券类资产收益率长期可能下降一些,但保险公司这几年增加了权益类投资的比重。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未来保险整个行业的投资收益率都下降的话,那么前端的承保利润率会系统性地提升,这个规律在国外已有长周期的历史数据提供验证。

问题8:请问怎么看互联网平台龙头公司当前的投资价值和增长空间?关键判断点是什么?

过去两年,互联网平台龙头公司发展主要基于两大核心逻辑:其一、调整原有业务;其二、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平台公司原有核心业务都能创造丰厚的自由现金流,社交网络的生意模式和护城河愈发稳固,通过降本增效举措,成效显著,盈利空间提高;电商平台生意的壁垒虽不及社交网络平台,持续受到来自视频平台、低价平台、即时零售等领域的竞争,但公司通过管理层调整及聚焦核心业务,也取得一定成效。

平台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关键判断点,都在于AI。从技术发展来看,AI 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诸如DeepSeek、Qwen等开源大模型的性能已接近头部闭源模型,同时可用性取得重大突破,这加速了AI应用的普及。

当前开源正逐渐成为AI大模型的主流发展方向,未来科技平台公司的竞争焦点或将不再局限于大模型性能本身,而是转向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的突破,即从“拥有好模型”转向“把模型用好并实现商业变现”。

我们将持续研究海外科技平台在AI技术及应用商业模式上的进展,不断加深对AI产业的理解,提升判断的前瞻性。

DeepSeek给社交网络平台公司带来了新机遇,年初其最新版本开源发布,并证明其优异的性能和极低的使用成本。公司在生态中迅速且全面接入DeepSeek,并大力推广相关应用,极大地激活了公司已有海量用户生态中的AI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生态粘性,既把握住“AI平权”机会,也显著降低了此前因自研闭源大模型性能不够领先,可能面临的技术颠覆与互联网流量入口重构的风险。公司可以在生态粘性的保护下,更从容地探索未来发展空间。

电商龙头则持续在云计算与 AI 底层技术上坚决投入并保持领先,下一步需更多 AI 应用爆发,以拉动云计算服务加速增长。

问题9:对于目前市场共识度相对低的新机会挖掘上,睿璞今年有什么进展和布局?化工和白酒目前基本面偏左侧,也是睿璞擅长的领域,目前是什么看法? 

评估股票共识度最客观的指标就是估值,尤其是估值和潜在收益的匹配程度。我们持续基于自由现金流回本周期、股息率、市盈率、市净率、资本回报率、成长性等指标筛选股票,挖掘反共识的投资机会。

目前我们在资源(包括今年市场热度不高的石油、化工资源品等)、化工、汽车、消费等领域,均储备了共识度较低的标的股票。对于AI这类共识度高但可能蕴含重大机会的领域,我们正耐心研究积累,等待市场给予投资窗口。

关于化工行业,其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受扰动,催生了行业景气与投资扩张,尤其是扩产限制较少的中游制造环节。

近年来随着新产能投产和主要下游之一的地产等需求不振,叠加贸易战影响,行业过去2~3年总体处于新产能投产期,大部分领域产能过剩,整体投资机会比较少。但是有部分行业在周期底部低迷已久,供需关系逐步显现改善迹象,未来出现投资机会的概率在变大。

总体而言,我们关注化工行业两类机会:一种是高壁垒的资源型公司;另一种是下游需求刚性、并且带有服务属性的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具有更高的客户粘性,增长和盈利能力也更稳定。这两类公司处于化工这个“无聊”行业中,投资者很可能忽视其中的机会。

关于白酒行业,从宏观环境和消费趋势来看短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相关消费持续低迷,整体需求面较为疲软。其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小成本、体验型消费占比提高,而政商关系型消费、高端消费的意愿降低。最后,公众号、短视频的传播,更多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喝好酒、少喝酒” 渐成趋势,尤其在一线城市,对白酒消费量也有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情况,对于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而言,采取缩量保品牌的策略或许是维持长期发展的良策。以高端白酒龙头公司为例,尽管其品牌影响力巨大,但持续高增长模式暗藏隐患。当前其消费量已明显下降,在消费环境变化和收藏热情减退的背景下,收藏市场空间进一步收窄。经销商的盈利空间已较为微薄,若价格进一步下跌,整个经营体系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

在此阶段,保持产品的稀缺性至关重要。在需求下滑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若企业不愿放弃销量规模,产品的稀缺性将被削弱,长期将损害品牌价值。因此,白酒企业应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合理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主动推动供需平衡。

长期来看,白酒仍旧是一门好生意,龙头企业有很强的品牌护城河,轻资产、现金流充裕,虽然环境会改变行业和公司的利润中枢,但需求下行总有一个限度,当前白酒龙头股息率持续提升,如果估值与回本周期充分反映了悲观预期,仍将孕育良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将持续关注。

问题10:如果一家优质公司既发行了股票也发行了转债,且定价都比较便宜,如何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投资?

如果某只转债对应的正股,从生意模式、公司竞争力、定价这几方面符合选股标准,那么同时投资它的转债和股票是可行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真正优质的公司往往具备良好的生意模式、稳固的行业地位、充沛的自由现金流,且账面现金储备较为充足;符合这些标准的公司通常不需要再融资,也不需要发行转债;所以我们组合里重仓的股票部分,通常没有对应的转债。

此前我们也总结过发行转债公司的特点:多数情况下,这些公司属于生意模式稍逊一筹,或者是好生意里面的二线公司;这些公司在某个阶段有融资扩产、增加资本支出的需求,所以选择发行转债。

值得一提的是,转债有时候也会对我们投资正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般而言,转债还有2~3年到期时,上市公司对于转股的诉求会比较强烈,如果公司基本面不错,转股溢价率不高,正股股价与强赎价差距较小,上市公司通常更有动力释放利好,促成顺利转股,这个阶段投资正股的效率也会比较高。

我们通过转债投资银行股,原因一是因为银行类转债是转债市场中比较好的资产,基本面优良的上市银行未来在还本付息方面保障性较强,债底相对可靠;二是银行未来促成转股、补充资本金的诉求也非常强,所以当银行类转债在还有2~3年到期时投资,效率比较高。


总结:


对于本次交流会中投资者的提问,我们的回答大部分基于两个思维角度,一是从长期视角思考,二是从问题的本源出发思考,即第一性原理。

大家如果客观回顾自己的投资生涯,至少是3年或5年以上的周期。

如果结果不好,那应该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归咎于市场、政策等外部因素。

如果结果很好,那就应该不断重复这套有效的方法。

但在此过程中,要警惕幸存者偏差,比如明明选出来的公司业绩下滑、竞争力减弱,却依然在其股票上获利,这种情况下,投资收益很可能只是因为站在了风口上,受益于资产泡沫。如果此时将盈利归因于自己的投资能力,就很危险。毕竟投资是一场无限的游戏,只要不离开市场,所有的盈利都不算最终落袋。

要想在一场无限游戏中生存并持续发展,必须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


END



请扫码关注

广东睿璞投资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广东睿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